10博十博中文网站:百度、复星医药都是股东!药师帮拟赴港 IPO 换了马甲的“医
近日,号称是国内院外医药最大数字平台的药师帮,准备港股上市。招股书显示,过去三年,药师帮搭乘 互联网 + 的东风,营收迅速扩大。从 2019 年的 32.5 亿元,飙升至 2021 年的 100.9 亿元。
百亿体量下,却是药师帮微薄的毛利率。2019 年 -2021 年,药师帮毛利率分别为 7%、10%、9.1%。5 月 29 日,一位看过电商医药的投资人对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表示,尽管药师帮营收破百亿,但业务模式仍偏传统,唯一亮点在于能快速进入药店体系,做出规模。
估值上,药师帮并不能像阿里、拼多多等一样,享有较高估值。 该投资人认为。
与跑腿送药不一样,药师帮聚焦 院外市场药品流通 业务。简单来说,帮助线下药店更好卖药、降低库存,进行内部管理。
截至目前,药师帮已通过 SaaS 工具,覆盖药企、药品批发企业,以及药店、诊所等药品零售及基层医疗终端,进行产品数据、用户数据、资金流数据分析,帮助药店们更好卖药。
正是通过这一方法,药师帮才能快速进入药店供应链体系。 上述看过电商医药的投资人对《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,角色定义上,药师帮和传统医药批发商相差无异,唯一优势在于通过 SaaS 等企业服务进入。不过 互联网 + 已成为医药批发行业的发展趋势。
药师帮也在招股书表示,对于药店来说,SaaS 解决方案可以协助其更好地实现库存管理、货架管理、营销及会员管理、GSP 规范等日常运营环节。
同时,药师帮披露,SaaS 解决方案属于其他创新业务,并向药店收取 SaaS 使用费。
不过,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查询发现,2021 年药师帮其他创新业务营收入仅 1477 万元,毛利为 753 万元。并且,SaaS 业务在其他创新业务中的占比并未披露。
对此,上述投资人认为,由于是 医药批发商 中间角色,线下药店话语权较大。 竞争中,一些批发商可能会免费送 SaaS 来与药店合作,进入到其体系中。
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早期投资人也对记者表示, 现在把 SaaS 系统送到药店,让其免费使用的情况较多,目的就是为了绑定药店。这一销售模式的弊端在于:成本较高的 SaaS 系统不能赚钱,批发商只能赚相关配件、材料的钱。同时,院外市场高度分散,平台覆盖院外市场的成本也远大于进入一家医院的成本。
微薄毛利率反映了药师帮在医药流通环节的地位。但这家电商医药数字平台,仍获得了明星资本的关注。
上市前,药师帮共完成 6 轮融资,复星医药、百度、松禾、常春藤资本均是股东。2018 年 12 月,药师帮进行内部重组,复星医药和 DCM 资本等进入,分别以 227.6 万元和 93.9 万元,获得了 1383 万股和 1330 万股。
持续投医药创业公司的百度,也看上药师帮,只是进入较晚。前者在 E-2 轮融资中,以 3000 万美元对价,获得 347.15 万股;阳光人寿保险,也同样以该对价获得 347.15 万股。松禾通过 Genius II Found,在 E-2 轮融资中支付了 2306.69 万美元对价,持股 267.04 万股。此外,松禾还控制着 Genius V Found,持股 115.71 万股。
招股书显示,从天使轮到 E-2 轮,药师帮每一轮融资成本由 2015 年天使轮的 2.15 元人民币,涨至 C 轮的 14.71 元及 16.34 元人民币;到 E-2 轮,融资成本已攀至 8.64 美元。
2021 年胡润《全球独角兽榜》显示,药师帮以 65 亿元估值上榜,排名第 298 位。E 轮融资后,药师帮宣布估值为 13.33 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 88.94 亿元。
对于这一估值,上述看过电商医药的投资人表示,近 14 亿美元估值还算合理。 药师帮虽然有 SaaS 系统,但该业务不是主业,使得该公司不能算企服企业,但药师帮亦不能算电商公司,它没有阿里、拼多多那样高毛利率。估值上,还是得按照传统的 PE 估值方法计算。
2021 年,药师帮毛利为 9.14 亿元,88.94 亿元估值,对应 PE 为 9.73 倍。 这在上市前,并不算贵。说明市场很理性,没有给这类‘批发中间商’太高溢价。
但上市后的估值,该投资人则认为,业务模式肯定没问题,港交所会通过,关键在于财务业绩。 如果不能盈利,可能会比较麻烦。资本市场上,不会给持续亏损公司高溢价。不过,相比新能源,一些公司什么都没有,就百亿估值。药师帮则为药店提供服务,赚中间商差价。
在持续扩张下,2019 年 -2021 年药师帮分别亏损 10.46 亿元、5.72 亿元、5 亿元。经调整后,2019 年、2020 年分别亏损 4.65 亿、2.77 亿元。药师帮表示,过去已录得经营亏损,未来也可能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。
电商大数据库显示,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 8 日,国内医药电商发生了 16 起投融资事件,融资总额超 38.1 亿元,涉及的平台包括:西柚健康、阿康健康、上药云健康、1 药网、医百科技、泉源堂、一块医药、叮当快药、药帮手、药兜网、贝登医疗等。
在药师帮递交招股书前,做跑腿业务的叮当快药也赴港 IPO。与药师帮相比,后者 8 年融资 30 亿元,依然亏损。并且 自营药房 + 自建配送 这一重资产模式,持续拖累成本。
此外,二次递表港交所的圆心科技,也逃不过四年亏损 14 亿元的尴尬。而这家公司背后,腾讯、红杉资本、启明创投、易方达、中银国际等都是股东。
对于电商医药的发展,英诺天使投资副总裁张立新告诉《科创板日报》记者,医药电商、互联网医药、大健康等概念,至今发展已有 10 年时间,但都没有走出一条特别能盈利的路。
在张立新看来,医疗医药与互联网之间,最早解决的是挂号问题。如,好大夫在线曾切中这一痛点,但后来医院公众号自己做挂号业务,相应市场也随之消失。
第二阶段,春雨医生做了疾病问诊,医生在互联网上解答问题。但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问诊,只是健康咨询,提供参考意见。线上医生在不知道病人身份的情况下,也不能开药。 类似于百度问诊,还没有打通下游的检测、治疗。
第三阶段,在疫情之下,远程治疗得到发展。参与方式是大医院与小医院的链接,通过互联网远程指导手术,查看病历。但这是医院之间的沟通,互联网公司还不能从事这一业务。
再到最近两年的叮当快药、美团买药等,互联网医药看似有盈利模式,但药品其实是标准化商品,不需要个性化服务。而线上药品的销售量成了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。
跑腿类买药,只能说方便,让晚上不想出门、也不知道线下药店有没有该药品的人,选择互联网买药。但现实情况是,线下药店分布很广,每个小区都有 2-3 家药店,在老年人对价格敏感、需求又不是很急的情况下,为什么要线上买药?当然,也有部分懒人,会使用该服务。但总体看来,跑腿买药是一种临时性、特殊环境下的服务。
招股书中,药师帮也披露,公司将扩大自营模式,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,自营模式意味着要进入采购、仓储和配送等环节,这又会变为重资产模式,未来只有下游销售量大,才能维持平衡。此一发展模式未来是否会影响成本,也值得关注。